《尘封十三载》差评一边倒, 换汤不换药的套路, 真把观众当傻子?(尘封十三年的冤案)

聚缘娱乐网 电影 () 1970-01-01 08:00:00

今年的悬疑剧市场好不热闹啊,大家感受到了吗?

今年的电视剧市场算得上是悬疑剧独霸天下?从《他是谁》开始,悬疑剧就开始闷声干大事儿。

《他是谁》虽然在后期收视率表现并不佳,但前期所创造的成绩不容小觑。

在开播时被观众认为是可以超越《狂飙》的存在,靠着极具悬疑感的剧情,《他是谁》从开播那天就一路高歌猛进,把各位观众的胃口吊的足足的。

它的前期成功让我感受到了悬疑剧的春天,而它的后期拉胯也是真的让人失望。

《狂飙》的热度已经过去,后《狂飙》时代的新作品正在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要说悬疑剧,还是得看迷雾剧场。

最近几年迷雾剧场在悬疑剧的深耕不辍,成绩斐然。

从《狂飙》到《他是谁》,再到如今的新剧《尘封十三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努力,尤其是《尘封十三载》,看了几集,我就感受到了它的爆款潜力,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接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部被观众们寄予厚望的新爆款到底怎么样吧。

这个新作品名叫《尘封十三载》,光看名字我就能看到,这是一个跨度很大的故事。

电视剧全片共24集,讲述的是一对警察师徒跨越十三年的探案故事。

十三年前,卫峥嵘碰上了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案子,为了这个案子,卫峥嵘倾其所有不眠不休,可这个案子确实很难办,即便他和局里的老前辈一起寻找证据,一时间也无从下手,悬疑点太多,凶手做得太缜密。

由于太过复杂,这桩案子一直被搁置,这一放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对于卫峥嵘来说是煎熬的,他没有一天是不想破案的,奈何造化弄人,老天爷真的不给他机会。

十三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太过漫长了,漫长到度日如年。

卫峥嵘表面上对案子处之淡然,实际上十分紧张,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真相,还给当事人一个公道,这是他从警那天起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也是他身为警察的责任。

十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卫峥嵘即将退居二线,他的徒弟陆行知闪亮登场,接过他的衣钵继续为人民服务。

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悬案的凶手在十三年后再次现身,新案子浮出水面,旧案子牵涉其中,环环相套,在破新案子的过程中,卫峥嵘察觉到了许多蛛丝马迹,他再次想到了一直在逃的凶手。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会觉得剧情套路似曾相识呢?

在电视剧《他是谁》中,连环的凶杀强奸案也是类似的套路,凶手先犯案,随后消失地无影无踪,警察束手无策。

过了一段时间,凶手再次出山犯下惊天大案,警察与凶犯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刺激对决,警察越接近真相剧情变得越复杂,有时候还掺杂着许多感情、利益纠葛。

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总是漫长的,虽然获胜的永远是正义的那一方,但正义的到来费时又费力。

我相信,《尘封十三载》的编剧是有能力的,只不过他被整个大环境所局限了。

流水的悬疑剧,铁打的套路,探案从来不怕一蹴而就的,而是命途多舛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牺牲,有人堕落,编剧喜欢展现的往往不是表面的角色下线,他们喜欢的是揭示其中人性的变化,展现人性的善与恶,用艺术的手法诠释他们想让观众看到的悬疑剧。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悲哀的,悬疑剧能有今时今日的热度,完完全全是靠观众捧起来的。

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往往具备两个成功条件,第一条件是强大的外部力量做支撑,比如我们常说的资本加持、专业人员保驾护航。

第二条件是尊重现实,尊重观众,影视作品不是孤芳自赏的,它们的受众是整个观众群体,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是拍给人看的,没有人看的电视剧谈不上成功。

《尘封十三载》不是完美的,这部作品就犯了这种致命的错误,把悬疑剧固定的模式搬上了荧屏,不加创新,只用假大空的剧情去填充,完全不管观众想不想看,爱不爱看。

对于我这种刚看完《他是谁》的观众来说,看《尘封十三载》无外乎是再复习一遍悬疑剧的套路,把电视剧当成了热闹来看。

谈到这我真的是有些失望的,这样的剧情还要打着悬疑剧的名头四处宣传讨论。

真的有创新的悬疑剧观众们肯定会爱看,但这种复制粘贴的模式是个观众都会觉得腻的。

这部剧这个剧情方面设置也是十分的保守,除了卫峥嵘师徒之间的情意有亮点,在其他地方我看不出来有一点新意。

这段跨越十三年的师徒情按理说应该有很多的隐藏故事可以发展成为支线线索,编剧却把这种师徒情修饰的十分简单。

这部电视剧整体故事性很明晰,除了查案就是找凶手,这一找就是十三年。

在剧情故事线上编剧也是采取了跳跃的叙述方式。上一秒故事可能还在十三年前,下一秒就转瞬即逝。

到了十三年后,跨越式的剧情能够带给观众冲击,吊起观众的兴趣,避免观众产生疲劳,但凡事都要问问观众到底愿不愿意呀?

作为观众,我是很难接受这种大幅度的剧情跨越的,时间线态度太混乱,故事被过度复杂化。

原本可以用20分钟就讲完的故事,编剧偏偏要用两集的剧情来叙述,有时候还会采用穿插的方式来回衔接过渡。

本来就不是烧脑的悬疑剧,为什么一定要变成烧脑的悬疑剧呢?

编剧,你是不是迷糊了,你不贪距写成了跳跃局把一部好的电视剧写成了跳跃剧,这样做真的够专业吗?

有了《他是谁》高开低走的前车之鉴,挑剔的观众已经不再是待宰的羔羊了,观众的眼光只会越来越高,不会越来越低。

从当下的局面来看,《尘封十三载》拉胯结局已经注定了,想要跳脱出当下的危机,真的很难,这部剧还有创造奇迹的可能,但究竟如何还要看后期的走向。

电视剧对我来说最大吸引点应该就是清一色的老戏骨阵容了,在剧中陈建斌和陈晓饰演了一对警察师徒。

提到演员陈晓,我只想说敬业两字。

他真的开启了霸屏模式,上一秒他是《人生之路》里命运坎坷的高加林,下一秒他是《尘封十三载》中嫉恶如仇的警察陆行知,这其中角色的巨大转变是陈晓带给我们的惊喜。

一直深耕在表演领域的陈晓,如今终于呈现出一种不可抵挡的态势。

早年间的陈晓被贴上靠颜值吃饭的标签,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陈晓一直在努力。

无论是参演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还是拍摄电视剧《突围》,陈晓一直在磨练自己的演技,踏踏实实的演戏,他从来不在乎角色的戏份多少,更不在乎角色的片酬如何。

只要是对于他有提升的机会,他从来不放过。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之中,陈晓终于实现了脱胎换骨,他摆脱掉了一个又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标签,用实力给自己撑起了一片天。

尽管陈晓一直在努力,在这部电视剧中,陈晓这表现确实平平。

没有起伏的剧情限制了陈晓的发展,让陈晓的演技无法释放,反观同组的陈建斌也是同样的问题。

导演为了突出警察的敬业一个劲地把卫峥嵘、陆行知塑造成为了工作不顾一切的人,他们把全部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工作,没了自己的生活。

难道警察的生活只有工作吗?警察就不能有自己的家庭和日常生活吗?

编剧你一定要给主人公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突出他的不容易,我没意见,可是你别用力过猛把所有人都写成了工具人。

你看看《狂飙》里的黑老大高启强,哪怕再忙的时候,高启强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塑造角色不是靠凑不来的,塑造角色是用心的,多面呈现出来的角色才有看头。

只说工作,不说生活,只会让人觉得角色脱离生活,与普通人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尘封十三载》口碑扑街只是时间问题了,如今在某瓣和社交平台,观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一部好剧本、一群好演员就这样毁了我真的感到可惜,编剧醒醒吧,沉浸在美梦里,不看看现实真的行不通!